坚持源头创新 壮大软件产业
2021年深圳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增加值2300亿元,到2025年将突破4200亿元,这也意味着在未来4年时间内,要再增加1900亿元。这一目标在实现过程中还有哪些难题待破解?产业新的增长点在哪里?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YashanDB研发总监欧伟杰博士接受了记者专访。
欧伟杰说,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涉及基础软件理论研究、基础软件系统实现、应用软件开发、具体行业应用落地等多个环节。目前,国内在应用软件开发和具体行业落地比较领先,而在软件理论研究和基础软件系统实现上还存在短板。一方面是关键人才的储备还有待提高,另一方面对于前沿理论如何快速成功落地的产品化路径尚不清晰。
欧伟杰认为,深圳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目前首先要面对的是“基础软件技术可获得性”的挑战。他指,国内软件行业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开源技术的普及,虽然降低了行业门槛,培养了大批软件开发人才,但只是简单应用和模仿无法掌握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创新。
《深圳市培育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行动计划(2022—2025年)》提到,要实施“核心软件突破工程”,包括支持企业、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加大核心软件研发创新力度,力争在操作系统、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和CAD等工业软件领域实现更多“源头创新”。欧伟杰说,以数据库为代表的基础软件是软件产业的“根技术”,所谓“根深才能叶茂”,坚持基础软件的源头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壮大我们的软件产业。数据库作为软件运行的基础,其ACID特性大大降低了规模化软件开发的复杂性。
欧伟杰所在的团队已开发了崖山数据库系统、采石矶数据质量系统和钓鱼城数据分析系统。以全自研数据库崖山DB为例,就是将原创理论突破与成熟工程化能力进行整合的产品,解决了大数据重度依赖于国外开源技术的“卡脖子”问题。
对于人才培养问题,他认为,首先要打通高校和企业的基础软件人才培养通道,数据库行业门槛较高,使得学生望而却步,但其广阔的市场前景需要年轻人才积极开拓;其次,软件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,高端人才缺口巨大,对于人才的创新应允许试错,完善创新容错机制,鼓励人才结合其所长先行先试,敢于挑战世界性难题。
标签: